来源:南宁日报  文章作者:陆波岸

黄时沛在练习书法。(陆波岸 摄)

    6月23日,夏至节的第二天。

    当宾阳人还沉浸在昨天疯狂吃狗肉庆祝夏至节的氛围里的时候,一个被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为“沛哥”的人的心 undefined undefined情却显得非常平静——他早早起床,和往常一样,不紧不慢地将一张张雪白的宣纸铺在家中客厅那张并不宽的饭桌上,忘情地挥舞毛笔,练起书法来。

    “沛哥”叫黄时沛,他在宾阳县芦圩镇那简陋的家里就连狭窄的走廊、厨房、卫生间,都挂满了自己的书画作品,整个家俨然一间个人书画展览馆。这位一头银发的老人,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岁月里,耕耘着一个不平凡的梦,60年如一日,波澜不惊,心如止水。

墙脚涂鸦的孩子

    这是一堵墙和一个孩子的故事,有时还披着一抹夕晖或晨曦。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宾阳县新桥镇马岗村村中那堵墙,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个小学生蹲在墙脚专心致志地涂画着,有时候一蹲就是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

    “阿沛这孩子又在乱涂乱画了。”村里老人看到这情景,常常如此说,但谁也不去责怪他,任由他画够画累画饿了就自己回去。

    阿沛就是黄时沛,自小受到连环画的影响,从上小学开始,他就着迷着画画。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太多的笔墨纸钱,他只能蹲在村中那墙脚,捡着瓦砾、小石块或火炭,按着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不停地“创作”着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作品”。

    已经60岁的黄时沛回忆当时的情形,还是一脸的天真。他说,蹲在墙脚“涂鸦”那是一段十分美好的回忆,这段日子为自己这一辈子的书画人生打下了基础,培养了他最原始的书画兴趣。

    他告诉记者,他入学就开始描红。那时候经济困难,从高小到初中,都是买墨水粉自己做墨水写字的,一包墨水粉可用一个学期。但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什么叫书法,只知道写字,一笔一画把字写得工整。直到初中,他才得到一本楷书字帖,认真临摹了几天毛笔字。

    初中毕业后,这个喜欢涂鸦的孩子,回到了家乡马岗村参加集体劳动。作为一个“有文化”的青年,黄时沛被推荐为生产队记分员,常常负责将生产队工分抄录上墙公布。由于受到“文革”那个年代特有“标语文化”的“熏陶”,看着那些用毛笔抄写的大字报满天飞,深藏在他心底的书画爱好又掀起波澜。于是,他从微薄的收入中省出笔墨纸钱,购置文房四宝,开始高一档次的“涂鸦”。

    这个时期,虽然已经不用蹲在墙脚捡着瓦砾“涂鸦”,但在马岗村人的眼里,阿沛还是那样的执着,那样的认真,几乎是一丝不苟地耕耘着他心中的梦想。

橱窗里的书法展览

    喜欢、执着、痴迷。书法这个爱好伴随着黄时沛在风雨人生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直到今天的花甲之年。

    有时候,人是在“逼上梁山”这样的环境中成就一种意想不到的事业的。1979年,大学毕业生黄时沛被分配到县文化馆工作,负责六冯渡槽工地宣传、出墙报。那一年,宾阳县组织春节书画展,他录写的一幅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获得了三等奖。昔日涂鸦的孩子,被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层层包围。

    1980年,黄时沛被调到《宾阳日报》副刊部当编辑,每天收到很多书画篆刻作品。“平时没有读过‘篆’,草书也认不得几个,觉得这样混当不好副刊编辑。”黄时沛说,1982年起,他从篆刻学起,进而比较系统地学习楷书、草书和隶书。1989年,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勤练书画 晚年康乐
·下一篇文章:诗文书画勾勒岁月缤纷 赵忠祥自评绘画一品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rensheng/07758226JE9E85AIGH47BKIFE16B.htm


相关内容

705件非洲艺术品“安家”长春

佚名

 

痴情花妖

佚名

 

第七届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展长春启幕

张海梅

 

古希腊雕塑作品在长春展出 图

林宏

 

吉林满族绣品展长春开展

张楠

 

第三届中国长春·东北亚文化艺术周开幕

林宏

 

用画笔反思战争:日本百名漫画家作品亮相长春

马曹冉

 

长春市举办老年书画展

龚保华

 

长春老年书画展开幕

于雁宾

 

首届中国长春汽车节书画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即将展出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