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曹玉林

的精神为依归的艺术品,其价值取向也不可能完全纳入市场经济规律的轨道。虽然一个健全和完善的艺术市场,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促进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然而由于市场“惟利是图”的天性与康德所谓艺术创作“无目的无功利性”的本质特征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矛盾,所以终究无法完全避免其异化艺术、腐蚀艺术的副作用。因此,对于当前的艺术市场,除了努力健全其机制,促进其不断优化之外,作为艺术创造者的画家,还需要有一种态度上的独立和超越。

  和上述种种屈从于公众兴趣和现实压力,为顺应市场需求而放弃主体选择与精神原创的被动性行为不同,这种对艺术市场的独立和超越,往往表现为游离于艺术市场之外,通过探索性的艺术自律行为,以非常规的甚至是特立独行的学术勇气,一反为市场价值规律所左右的职业化做法,力矫人类习惯性审美和趋同化惰性的种种弊端,而呈现出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难能可贵的与功利性和世俗化相抗衡的艺术进取精神。

  当然,从表面上看,顺应市场的做法因其符合艺术社会化的要求,往往能够立竿见影,迅速见效(社会之“效”与经济之“效”);而超越市场的做法却因一时不能为价值规律所协调,往往遭到冷落,很难取得相应的回报。然而实际上,这种现象只是短暂的。因为一则市场和时尚是动态的,任何流行的“符号”都不可能永远流行,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对于“时尚”和“流行”的切换也将越来越快,而另一则对市场持超越态度者所创造出来的“符号”,也许更有价值,更为人类精神所必需,虽然这种“价值”和“必需”要通过漫长而复杂的中介才有可能显现,然而这种显现一旦成为事实,其冲击力和爆发力却是前者所望尘莫及的。

  总之综上所述,艺术市场的繁荣乃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使然,它对于中国画体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这种影响取顺应的态度固然无可厚非,然而一味顺应却有可能动摇艺术自律的信念,降低艺术的水准和品格。因此,在承认顺应市场的态度有其合理性的同时,又要警惕其可能给艺术发展所带来的腐蚀作用。另外,在努力加快健全有序的艺术市场建设的同时,还要提倡一种对艺术市场的超越精神,也许惟有这种顺应和超越所构成的张力,才有可能保证中国画的健康发展及其体格的成功转型。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画家及画派
·下一篇文章:艺术市场与中国画的体格(上)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shzsdq/0762314232325K99I9CJ932DDC3D3G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