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晚报  文章作者:王禹

undefined undefined

  人物档案

  姓名:邱福军

  年龄:44岁

  职业:北京市药监局通州分局调研员

  痴迷对象:收集香港、澳门回归纪念报纸及各界名人题写的“回归”二字

  痴迷时间:10年

  凌晨两点写信求报

  1997年,邱福军在解放军第222医院担任副院长。7月1日那天,他和亿万国人一起在电视机前见证了香港回归的庄严时刻。作为军人,邱福军的激动溢于言表,通宵达旦地看电视并不能满足他,他在想怎样才能留住这一历史的瞬间。回归报纸突然闯进了他的脑海。“香港回归当天的各大报纸版面精美、图片丰富、角度各异,使我一下迸发出收集回归专题报纸的想法。”邱福军说。

  说干就干!凌晨两点,他通过通讯名录查到了全国有代表性的几十家省级报纸的地址,连夜给报社写信,诚征香港回归专题报纸,并附上返程信封和邮资,还有两元的买报钱。天一亮,他又动员家人、朋友到大街小巷寻找报道香港回归的报纸。一天下来,他总共收集到40余种、100多份回归报纸。真诚的心最易打动人,半个月后,各地报纸也纷纷寄来,这坚定了邱福军收集回归报纸的信念。

  儿子零花钱也用来买报纸

  邱福军开始陆续向全国各大报社和报友发出了收集香港回归报纸的求援信。不久,他收到一封回信,是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会长、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罗同松寄来的。他在信中写道:“你是当兵的,我也曾当过兵……这件事意义重大,我支持你,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为助他一臂之力,罗同松还在《中国集报信息》上撰写了征报启事,恳请广大报友向邱福军赠报。

  很快,邱福军收集到的报纸达到了数百份。他开始不满足于只收集香港回归当天的报纸,凡是有回归消息的报纸他都要。收集好后,他还把这些报纸精心封装,利用下基层部队巡诊的机会到各地进行集报展览,对战士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深受欢迎。

  邱福军收集回归报纸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到一地,他下火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报纸。朋友们说他“着了魔”,妻子和儿子却很支持他。儿子把零花钱拿出来:“我有一个小罐,给你买报纸吧。”

  1999年,澳门回归了,邱福军又踏上了收集澳门回归报纸的征程。如今,他已收集到600多种、1000余份香港回归报纸和800余种、1200余份澳门回归报纸,涵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有朝文、藏文、蒙文、维吾尔文、英文等几十种文字。

  自掏“润格费”征集“回归”题词

  一次,邱福军看到书画家作画庆回归的报道,他的心又动了:能不能邀请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专门题写“回归”二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于是,他这个书画界的门外汉又开始了新的收藏活动——征集全国名家“回归”题词。

  没有门路,资金也不多,邱福军还是决定写信。他找来一本《中国书画信息大全》,按照上面的名家介绍直接写信到人家单位求字。信封里放上宣纸,还附上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润格费”。最难的一次,他写了12封信,并通过中国文联帮忙查找,才最终找到对方。
  1000余封信寄出去后,是漫长的等待。邱福军忐忑不安,都说“千金易得,一字难求”,而且对方都是颇有威望的名家,会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题字吗?很快,他的顾虑就打消了。知道这是一项公益活动后,很多书画家都慷慨献字。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收到邱福军的来信后,不顾病痛,躺在病床上口述,由儿女代笔给他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回信,支持他干下去;有的老艺术家收到信后,不仅自己挥毫,还主动帮他联系其他书画名家;还有的艺术家卧病在床,就让家人找出原来所写的字寄给他,并附上致歉信……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冯骥才圆画展梦 卖画只为抢救民间文化
·下一篇文章:诗文书画勾勒岁月缤纷 赵忠祥自评绘画一品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rensheng/076288519CB3EJ140BEK8DH9581B1.htm